● 个人简介
高树基,海南大学教授(2023-至今),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 (2018-2023年),曾为国际PAGES/IMAGES计划海洋氮循环的过去与现在(NICOPP)工作组成员。专长以稳定同位素为主要手段研究上层海洋复杂氮动力学过程。2011年加入厦门大学,组建“氮循环实验室”,成功建立了国际领先的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平台。
在碳-氮同位素技术、河流碳的源汇过程、氮循环各个过程速率与影响因子、氧化亚氮产率与机制以及天然同位素示踪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创新性成果,相关结果在国际期刊发表200 余篇SCI 论文,其中以通讯及第一作者在Nature Geoscience, Nature Climate Change, Nature Communication等国际重要期刊发表80多篇论文,文章总引超过13000 次,H-index 67。曾服务与台湾“中央研究院”,获得过台湾“年轻学者研究著作奖”(1996-2010年间海洋学科唯一获奖人)、TAO(Terrestrial,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s)“最佳文章奖”等。
● 研究方向
1.全球变化-尤其是气候变暖、人为活性氮增加、酸化和缺氧等条件下海洋氮-碳耦合循环过程的响应和反馈;
2.海洋氮动力学及碳-氮耦合过程;
3.水环境中N2O的源和汇:从近岸到大洋;
4.大气氮沉降及其对西太平洋生态系统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
5.分辨率的自然记录重建古环境及氮循环的演变。
● 应用技术
1.自然源与溶解物不同形态稳定同位素萃取分析技术(硝氮、亚硝氮、氨氮、颗粒、溶解有机氮及其同位素);
2.同位素添加示踪技术(新生产力、厌氧氨氧化、硝化、反硝化速率、固氮速率);
3.生物壳体键结氮(Shell-bound)。
● 教授课程
本科生课程:《海洋科学漫谈》
研究生课程:《高级化学海洋学》、《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论文写作指导》
● 指导学生
● 在学
田夕凡、吴思琪、葛亮皓、沈辉、倪司麟、Buce、陈斌、童森炜、李凤莹、汤锦铭、李墨阳、王宇、全鑫(博士);张涛、陈燕曼、郭霄宇(硕士);吴雨璨、柴子健(本科);
● 毕业
2023 万茹、杜墨戈、韩丽丽、李超(博士);欧静、吕炳 辰、王纪宽、黄熠锋、张若洋(硕士)
2022 陈雨童(本科)
2021 邹波波、金昊、徐光坤、牛晴晴(硕士);汤锦铭、戴梦瑶、陈煌鑫、金浩泉、林宇轩(本科)
2020 陈玲(博士);赖瑶、乔静、方永(硕士)
2019 谭萼辉(博士);黄志雄、林巧云、周俞彤(硕士);李春锦、许继聪、唐甜(本科)
2018 徐敏、郑珍珍、卢阳阳 (博士);刘丽、朱谦 (硕士)
2017 郑立伟、丁晓东、万显会、颜秀利(博士);张伟杰、邵光贺(硕士)
2016 罗笠(博士);何萌、吴乔、张骁(硕士);杨欣妍(本科)
2015 杨进宇(博士);吴燕华、江新磊(硕士)
2014 王白云(硕士)
● 指导博士后
● 在站
杨婷寒、常永凯
● 出站
李大伟、鲍红艳、万显会、盛华夏、郑立伟、郑珍珍、徐敏、刘犟嗣